近日如东县掘港街道十里墩村的“无人化”新型合作农场迎来夏收。今年农场200亩核心区首次实现了“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不仅让粮食种植更方便、更精准,效率更高,还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缺失的问题。
金灿灿的麦田里,智能联合收割机马达轰鸣,只需动动手指,提前导入农场的高精度数字地图,在农田四周打点定位,机器就会自动规划完整的路径,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沿着路径自动作业。
“无人化”新型合作农场技术负责人芦海涛说:“我们在收割机上加装了一套北斗导航的自动驾驶设备,通过北斗卫星的定位可以实现±2.5公分的定位精度,收割机就能按照我们规划的路线进行自动驾驶。所有的掉头、收割,包括农具的升降、割台的启停,这些都是可以进行自动控制的,而且我们可以实现手机遥控和平台遥控,就是一个人可以操作多台农机。”
手里的遥控设备上不断刷新着智能联合收割机实时传输的数据,技术员有了这样的设备,站在田埂边甚至是控制室里远程遥控,就可以轻松完成小麦夏收任务。
无人收割是农场实现农业作业机械“无人化”的其中一环,今年春耕、夏收期间,农场200亩核心区首次实现了“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而新模式的背后,依赖于一个“智慧大脑”。离田块不远的控制中心里,技术员通过管控平台可以精准掌握多方面信息,除了每辆农机的基本参数、作业参数以及田块历史作业轨迹、面积等,打开可视化界面,还能通过监控看到作物生长情况,对核心区12块试验田的气象、植被、土壤、植物生长等数据信息进行查看分析,为作物生长期间的灌溉、施肥、打药等环节提供精准指导。
“无人化”新型合作农场是如东县首次承担的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项目,去年落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种粮一体化示范园”核心区。通过集成应用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实现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农业作业机械的无人化。据测算,农场今年的小麦产量预计能达到每亩600公斤。(如东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