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民间艺术家——赵志毅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出生在如东县掘港镇的赵志毅老先生,自小就生活在那石板街上,善扎彩灯的祖父和善于讲故事的舅祖父使他一生下来就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他家附近有座叫天福居的茶馆,每天早上茶客云集,还有说书的、唱戏的、唱道情的常常光顾,赵老先生从那儿吸取了民间艺术丰富的养分,为他走上民间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1960年,已担任乡中心小学校长的赵志毅毫不犹豫地服从调派,到苴镇文化站做了一名专职民间艺术工作者,圆了他多年来的民间文学梦。从此,赵老先生如鱼得水,潜心于钟爱的民间文艺工作。为了搜集民间故事,考据趣闻逸事,他经常深入田头,走进农家,一些老人想起了什么故事,也总喜欢来找他聊聊。他走街串户找寻民间故事的影踪,硬是用一双脚板走出了一条民间文艺之路。
    和赵老先生有着30多年交往的岔河人徐歌,2006年曾在《南通日报》撰文说,扬州有八怪,如东有一宝:活宝赵志毅。
    “圆头圆脑阔面,黑皮肤,将军肚,中等个子,是一个开口就会像磁铁般把你的注意力拉过去的大学问家。赵志毅成才的经历使人想起苏联的高尔基,高尔基没上过大学,作品却是大学的教材,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只上过三年私塾的赵老,成了“正果”后,却常常在大学办学术讲座,作品编成书,入辞典。他的大学是街头巷尾、村边路旁,他的老师是那些唱道情的、修锅的、坐茶馆的、做生意的、挑担的人……谁有故事,谁就是老师;谁对风土人情通晓得多,谁就是老师。”
    用徐歌的话说,赵志毅掘港生,掘港长,他把漫不经心散落于江海大地的曹瘦脸儿的故事,像拣踹落的豆子一样,从田埂上,从路边店,从老人的水烟台上,从大嫂的筛子下,一粒粒拣起,积少成多,再一次次加工。长期以来,曹瘦脸儿的故事像个没娘没爹的孤儿,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流浪,是赵志毅又当爹又当娘,把它们归拢一起,去污秽,穿新衣,使它们“认祖归宗”。他把曹瘦脸儿写成正义、勇敢、充满智慧的化身,是不畏权势,为民请命,个性鲜明的群众喜爱的人物。长年累月的搜集整理,将故事系统化,并升华为汉族地区的“阿凡提”。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曹瘦脸儿这个人呢?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关曹瘦脸儿身世的任何一点史料,“曹瘦脸儿”名叫曹秀生,说他叫曹瘦脸儿,是因为他人瘦而取的绰号。有人说,曹瘦脸儿这个名字,是从如东境内的一种虫子“草唧蛉儿”、“噪叽哩儿”演变来的。也有人说,把赵志毅当作“曹瘦脸儿之父”,倒不如说赵志毅就是“曹瘦脸儿”,因为在掘港方言中,赵志毅就是“草唧蛉儿”、“噪叽哩儿”的谐音。
    赵老先生把曹瘦脸儿的故事整理成书《曹瘦脸儿打官司》,这部书1987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共向国内外发行1万册,是赵志毅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由于饱含地方民俗风情和地方语言特色,行文琅琅上口,情节幽默风趣,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曹瘦脸儿打官司》问世后,受到国内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祁连休、南京大学教授高国藩、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守华等专家学者都给予高度评价,并认定为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中的珍品。收入了《中国民间故事精品文库》、《江苏文学五十年民间文学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文学词典》以及《中国机智人物大观》、《如东县志》等大型专集,还收入了即将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如东卷》。2008年3月, 《曹瘦脸儿打官司》被列为南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智人物“曹瘦脸儿”的名字也差不多成了智谋的代名词。
潜心文化
    民间文学从民间来,还将回到民间去。赵老先生把自己从民间搜集来的传说、故事、风俗掌故整理成文字,发表在《扬子晚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各类报刊。从1999年起,他应邀在如东人民广播电台开辟《听赵志毅说民俗》专栏,以通俗易懂的说白、贴近实际的内容、纯正地道的方言娓娓道来,使这档成为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名牌栏目。只要打开连接全县26万户家庭的调频广播,一个耳熟能详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这一栏目一开辟就连播6年,在全县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其在民间的熟知程度,以至于走在街上,仅凭声音就常常被人认出来。他被人们戏称为“如东嗙祖宗”。
    赵老先生不仅潜心于民俗学的研究,还对国清寺、上真观的重建予以指导,以自己的所学服务于社会。2000年8月,日本朝日电视台到如东拍摄日本高僧圆仁的专题片,追寻圆仁和尚在如东的足迹,精通民俗的赵老先生应邀成为日本著名女演员药师丸博子的搭档。在国清寺及曹埠胜利街拍摄点,太阳炎炎灼人,高傲的药师丸博子竟然几次夺过随从的丝绸黑伞,小心地为赵老先生遮挡阳光。
    赵老先生一生最大的功绩不在于将口耳相传的故事转化成了文字,而是将民俗研究和考据联系到了一起。他在搜集民间故事、民俗资料的时候,还整理考据出了许多珍贵的史料,研究雍正皇帝的风俗观,研究徐述夔的诗案资料,真正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徐述夔诗案是清朝的四大文字狱之一,在全国很有影响。清朝《东华录》、《清代大事年表》以及许多历史书上都记载的。但最初赵老并不知道徐述夔文字狱和如东有关。他在栟茶听说了个民间故事,说“徐述夔、死剁头,人马到了栟茶街,专门捉拿徐念斋”,他就从这个传说渐渐地收集,越收越多,并到北京国家历史第二档案馆,找到了当时判决徐述夔这个案件的档案资料,整理编印出了20多万字的《徐述夔诗案资料集》。
    赵老先生从1982年到2006年,先后20多次出席省以上民文、民俗学会、大专院校等部门和单位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并进行学术交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老先生在1979年第十期《大众电影》上发表了论文《解放思想向前进》,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县级作者,能有这样的前瞻和胆识,十分难能可贵。在中央电视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一档专题节目中,曾专门提及到这篇文章。
业昭当代
    赵老先生数十年来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民俗资料200余篇,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发表作品100多篇,个人独立出版和参与编纂的民间民俗及地方史料专著10部。他在民间文艺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四十多个春秋,编著、搜集整理以及创作的故事、笑话、传说、民歌不下200万字,所涉猎的内容几乎包括了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方方面面。他获得国家文化部、南通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赵老先生1991年参与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的编纂,1993年参与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神话人物辞典》的编纂,2000年任《江苏省志民俗志》副主编,1985年3月的《徐述夔籍贯、字号考订》被《南京大学学报》刊用,1987年《雍正皇帝的风俗观》入编中国民俗学会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俗调查与研究》,1986年《略谈〈曹瘦脸儿打官司〉的形成及流传》被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笑的艺术》一书刊用,《浅谈荤故事》刊发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动态》1985年第五期,1986年《董永传说起源于东台说质疑》被收入《中国民间传说论文集》等刊物,1992年《歌谣活动对南通地方革命的影响》被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的《中国俗文学七十年》收录,论文《清代文字狱辩》发表于《新华文摘》1997年第十二期。2009年,赵老先生的23篇论文,由南通市文联编印的江海文库《乡语——赵志毅民间文学论文集》收录。
    1983年1月,在中国民间文学泰斗、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关心下,《民间文学论坛》头条刊登了赵志毅撰写的《关于县志中(风俗)部分编写问题》一文。1986年出版的《中国民俗学论文学》一书,收入了从1921年到1984年3月我国60多年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共有25篇论文入选,其中,县级作者的惟一一篇就是出自赵志毅之手。我国民俗学方面成名成家的学者大多进过高等学府深造。但没上过一天大学、只相当于小学文化的赵志毅,却站到了高等学府的三尺讲台上,给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留学生们上“民间文学课”,创造了没学历的人给留学生上课的佳话。在《江苏省志民俗志》的编辑中,省有关部门指定他担任副主编,让一个来自于基层的、半路出家的学者,堂堂正正坐上了副主编的位置,主编的书还荣获江苏省社科成果二等奖。赵志毅同志自学成材的事迹令人感动,令人敬佩,也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赵老先生在民俗研究方面不仅发表了大量文章,而且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屡获省市大奖,反映出赵志毅同志在民俗研究方面的高深造诣: 1985年《关于县志中(风俗)部分编写问题》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86年《〈曹瘦脸儿打官司〉的形成及流传》荣获江苏省民间文学研究优秀奖,1987年《清代文字狱辩》获南通市人民政府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7年《曹瘦脸儿打官司》荣获江苏省民间文学二等奖等等。1988年10月受国家文化部表彰,1991年被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领导组、国家民委等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2009年12月,赵老先生被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绩励后学
    赵志毅是一位真正来源于民间的民俗学者,只念过三年私塾的他,可以说是先天不足,但只要一有出差机会,他不是逛的名胜古迹,而是在大图书馆、大书店“泡”上几天;出差回来带的不是土特产,而是一包一包的专业书籍。他的工资并不高,而买起书来俨然像个大富翁。以致于到现在他的家中也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更不用说有什么积蓄了,他所拥有的就是这些精神财富。1998年,荣获“如东县优秀藏书家”称号;2005年,荣获“如东县十佳读书人物”称号。
    70多岁,本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年龄,可是,赵老先生却把它当作一个起点,不仅热心指导提携年轻人参加民俗论文交流活动,身为县民间艺术普查专家组组长的他,还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普查工作中去,在如东大地上,时常能看到他那蹒跚的身影。在感到身体健康状况已明显下降后,赵老先生提出了将自己多年来手头收集的民间文学等方面的资料交给组织,在自己有生之年亲自进行整理汇编,并希望出版《如东民间文化丛书》的愿望。他的这一建议迅速得到了组织的支持和肯定,县财政还拨出专款用于《如东民间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如东民间文化丛书》的出版将是我县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首要功劳应当归赵老。
    为什么他对民间文化这样充满深情?赵志毅说,“不管是谁,他的爱国表现其中有一个就是对自己国家的民间文化的热爱。这个民族文化一定要传承,不传承就会中断。我觉得我有责任有使命将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潜心文化业昭当代,立足民间绩励后学。
赵志毅老先生走了,曹瘦脸儿还在。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了解如东

掘港地名探源

2010-8-15 12:32:55

了解如东如东房产

推荐官方的如东房产信息网

2010-8-17 23:57: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