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利古建筑群位于如东县丰利镇朝阳路将军巷内,有好六进清代早期的古建筑院落,它们青墙黛瓦,雕梁画栋,虽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有些破旧,但其不凡的气势依旧彰显着往日的繁华。原来这里是丰利名门汪氏家族的故宅,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明末清初,汪氏由安徽歙县迁往丰利场,他们经营盐业,累世而成巨富。到了第四代汪起澜时,为了营造一个适于子孙读书之所,在雍正初年于园内辟课子读书堂。雍正十三年,又在园内建有文昌阁,故名为“文园”。经过精心经营,文园初具规模。
其子汪之珩(1717—1766)字楚白,号璞庄,又号瓷箫海客。自幼聪颖好学,诗词书画无不精通。他著有《文园六子诗》《甲戌春吟》,辑《东皋诗存》四十八卷,入选《四库全书》集部存目。汪之珩最喜文朋诗友,凡有名流来到游如皋,必招致文园。他于园林之建独有会心,在原有的基础上,除了课子读书堂、宝彝堂、文昌阁外,又新建了红半楼、笑青轩、念竹廊、涵虚阁、停云馆、一碧亭、傲蜃楼、漱六阁、桐露轩、拾瑶轩、十砚千帙之居等新的景观,园内布局如画,楼阁亭台,回廊曲径,湖石假山,玲珑剔透。乾隆十七年状元秦大士记之云:“嘉葩美木,凉台燠馆,甲于皋邑,贮书万卷,其中弹棋闲设,丝竹并奏,人以比辟疆水绘园。”
文园于汪之珩之子汪为霖之时达至极盛。汪为霖 (1763-1822),字傅三,号春田。他不仅是乾嘉时杰出的诗人,著有《小山泉阁诗存》八卷,还是著名的园林艺术家,他于嘉庆八年不惜重金请来常州造园名手戈裕良,对文园重新设计修整,并在文园北隅新建了一座"绿净园"。园内设置有念竹廊、紫云白雪馆、一枝庵、浴月楼、读梅书屋、碧梧深处、桃花潭、凤楼山馆、韵石山房、停云馆、归帆亭等多处佳构,扩建后的园林,处处溪水环绕,林木葱郁,极尽池馆花木之胜,诸景相互掩映,宛如一幅幅清雅的图画,绕园一周,可深得"三五步、走遍江南"之真谛。特别是园内的"小山泉阁"更是被中国园林大师陈从周推崇备至,誉为古典园林中绝品。
不仅园内风光旖旎,令人沉醉。文园的文人景观更是蔚为壮观。名流雅士接踵而来,黄瘿瓢、李复堂、郑板桥、罗两峰、刘大观、洪亮吉、赵怀玉、钱献之、胡长龄、李艾塘、唐仲冕、钱泳、秦恩复……他们在这里把盏临风,诗酒唱酬,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传奇。当然,也有许多名贤,金农、袁枚、秦大士、赵翼、蒋士铨、孙星衍、吴锡麒、阮元……甚至乾隆皇帝,虽然行色匆匆,来不及在这里停下他们的步履,但也曾在这里把目光驻留。文园文化内涵之丰,不仅名扬两如,而且誉满大江南北,代表了乾嘉时期江海文化的最高峰。
汪为霖殁后,其嗣子汪承镛尚能稍继风雅,他延请白蒲丹青名手季标绘成《文园十景图》、《绿静园四景图》,并请南通书法家朱英和朱玮题咏。他还亲撰《两园记》一篇,其后,又将《两园图咏》合刻付梓,他在题记中说:"余家雉水之上,旧有文园,绿净两园,令将各景绘图,乞名流题咏,或赋长篇,或吟短什,为园林生色,亦以志苔岑雅契云。"因汪承镛常年在山东蓬莱等地任知府,两园鲜人管理,日渐衰落,到了同光年间,仅存断垣残壁,已是荒废莫治,及至近代,又大部毁于战火,旧时盛况,不得复见。
幸好历史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汪氏故宅,留下了这些清代早期的古建筑群,让我们能够一睹这个江东名园的昔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