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马塘漫话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今之马塘,追溯其历史,很是悠久。
  如东地区古名“扶海洲”,汉代以前,马塘位置在其南缘,是滨海煮盐之地。至五代十国时,这里盐亭(场)已初具规模。南唐(公元937—975年)徐复治海陵(今泰州)盐政时,在马塘筑有一座炼卤亭。方志载:徐复见卤煎成盐,发出感叹曰“此金也!”因此,命此亭为“金卤亭”,成为马塘最早的胜迹。嗣后,附近盐亭均冠以金卤之名。全面治理海陵盐政的徐复,亲临马塘建亭煎盐,马塘昔日之兴盛和地位之重要当不言而喻!
但从马塘有关实物和掌故推断,其历史还应更早。
   马塘著名的西方寺,在州、县志中所记系唐代所建(抗日战争中毁于日寇之手)。后人在清除西寺大殿灰尘时,曾发现其正梁上刻有“尉迟宝林监造”六个金色大字。当时目睹者很多,这与古籍所记史实吻合。尉迟宝林为唐李世民贞观年间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过去马塘寺庙中多有古银杏树,解放前其树围往往需三四人合抱。更有趣者,旧如皋县志载:“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郡国大修战舰,鸠工茸树,往来如织,皋东马塘场刘成卿家银杏树大十围,伐送郡城”,树粗十围,或是夸张之词,但在三百余年前被伐的这棵大树,其树龄当不下千年。据考,马塘作为盐场的正式建制,始于宋代。《宋会要食货》卷二十六载:“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十月二十五日,诏泰州如皋县马塘创建盐场,以泰州马塘催盐场为名。”又载:“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马塘场一十二灶。”说明宋时马塘产盐业已有较大发展。古时划上、中、下盐场,主要“以路途便利者为上场,窎远者为下场”,或以产盐质和量而定。马塘曾一度划在上场之列。据《惟扬志·盐法》所叙:淮南各场产盐,方法是以煎为主;淮北各场以晒为主。马塘场属淮南场之一,煎不受天时所限,产量自然多,质量也好,色白味鲜,古人美其名曰“玉砂”。
   宋代泰州隶淮南东路,遣来丹阳进士钟颖为马塘场催煎官。这是马塘有史可证的第一位场官,而且以进士身份来任场官的,其它沿海盐场均未有先例。钟颖上任后,“以纾亭民,浚河以便商贩”,“由是人情贴服而盐利大兴”。为此,专门建造了盐仓,来往商贾增多,市井繁荣。由于钟颖政绩显著,后来调任真州(今仪征)六合令,升为县官。
   明初,盐场官称为“大使”。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马塘场大使宋瑞在此建成大使署(大使办事的处所),至清雍正末年(公元1735年),已先后有三十一任大使在马塘场任职。
   马塘与石港之间,原先有一夹泓,即古泓江,经过漫长的岁月,水浅沙涨,两地连成一片。海水向东退去,马塘距海越来越远。《如皋县志》载:“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淤塞,地不产盐。”清乾隆初,盐运司徐大枚报知县丁元正详称“马塘与石港场接界,民灶田畴播种茂盛”,可见这时农业已有较大开发。因此,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三月,治两淮盐政的高斌等上疏朝廷称:“通州分司所属之马塘等场,折价无几,灶户亦少,毋庸虚设,冗员均可裁汰。请将马塘等场裁汰,就近归于石港等场管辖。”不久得“奉旨依议,钦遵在案”的批复,马塘正式并入石港场。马塘本身设绅董,统由石港场大使经管。这样的设置,直至民国元年马塘重新隶属如皋县为止。这在民国初年张謇编纂的《南通县图志》中也有记载。
马塘这一名称的由来,现已无从查考。民间传说已知有二。一说唐代薛仁贵征东路经此地,其马蹄掘地成塘,故曰“马塘”;一说最早这里有一马姓居住,为蓄淡水饮用,挖有一塘,初称马家塘,后简称为“马塘”。这些都无证可考。但马塘与马有关,却是事实。古籍《太平寰宇记》曾载:“海陵多麋(即麋鹿,俗称‘四不象’)千万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马塘位于海陵东,成陆之初为潮间带,麋鹿成群(马塘西30公里丁堰于1969年曾出土麋鹿骨、角,现存水绘园),古人误麋为马,或指鹿为马,也未可知。至明代,马塘曾有“群田”和“马政”之记载。“群田”系未垦之草甸,明初设有“督马政”,将群田划归民众养马。群田在潮桥东部曾有遗迹,直到土改后才不存。而马塘一带古民居内亦有“横子梁”,传说为古代栓马之用。
马塘还有几个别名,如郭补村、丰和镇、骥渚、晓塘等。流传较广的是骥渚和晓塘。但这些别名,经多方查考,除清同治七年(1868年)马塘始有“晓塘义塾”一词出现外,余均不见于历代官方史志,只在清末明初当地名士的著作中常有“晓塘”之名。如清末南通袁绍昂在他的《杏红馆酬世文钞》中,将马塘称为“晓塘”。
马塘历史上不但盐业、农业发展较早,旧时渔业也很发达。马塘河港沟汊多,大小渔船早出捕鱼,至晚拢集水边,船头灯火明灭,远远望去,渔火点点,颇有诗情画意,时人将“骥渚渔灯”列为马塘十景之一。
这些别名是否因骚人墨客觉得马塘名俗而加以雅化也未可知。
马塘历经沧桑,遗留下来的古迹所剩寥寥。南街曾有盐厂(场)旧名,这里住有大批贫民,多为草舍,但后来被日寇纵火烧光,相传金卤亭即曾建其上。宋代所设盐仓,以后又经扩展,位置在今马塘东南,有东仓、西仓之分,并场时仓基已达九亩三分之广。又如,马塘中学附近的中学堂巷过去叫衙门巷,历史上场官的大使署即在巷内,至乾隆元年并场后才废弃,但后人仍习惯地称这条巷为“衙门巷”。这些史实表明,马塘确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如东新闻

如东首发成果转化风险补偿 5家企业分别获贷300万

2012-8-24 22:25:34

如东新闻

省公安厅领导来如东调研公安法治建设工作

2013-5-12 9:27: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