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屑又叫焦麦屑,是如东农村一种极其普通的家常食品。每年夏收时节,新麦收割登场,经脱粒、扬净,选一个阴雨闲空日子,将刚进仓的元麦或小麦放入锅中炒熟,在石磨上磨碎,以细密的罗筛过筛,筛下的焦黄麦粉即为焦麦屑。这焦屑经滚烫的开水冲泡,用筷子一搅拌,黏糊糊,香喷喷,吃来十分爽口。若是再加上两汤匙红砂糖,便更觉香甜可口了。过去,庄户人家在初夏时节,总要磨点焦屑存放在瓷坛瓦罐之中,以防昼长夜短的夏日,早晚的粥煮得稀薄吃了不耐饥,家庭主妇便倒来一小瓢焦屑掺入热粥中,用勺一搅和,粥稠了,也香了。有时下午在田间劳作,觉得腹中饿了便丢下手中活计,跑回家中泡碗焦屑充饥,算是农家午后的“腰餐”。
焦屑一定得用刚收割的新麦来炒,因为陈年麦子经过长时间储存与曝晒,炒熟之后远不如新麦清香。上锅炒时,灶膛内火宜温不宜旺,火旺容易用将麦粒炒成焦黑,吃起来味苦不香,也不宜用锅铲上下翻动,因为锅铲翻动不易炒均匀,使麦粒生熟夹杂。一般要用芦苇扎成长把,人站立灶边,以长把在锅中不停地搅动,这样既不烤手,也省力,且炒得均匀。在听到麦粒在锅中发出“噼噼”爆裂声之后不久,便迅速铲起,倒于笆斗、簸箕之类的器具中冷却,再上石磨磨两至三遍,然后过筛。这罗筛越细密越好,筛出的麦粉屑才能细腻、爽口。开水冲泡时,不要冲得过于稀薄,乡里人有句玩笑话说,吃泡焦屑要“三白”:碗面白,碗底白,一噎眼珠一白。这当然是戏谑语。不过吃过焦屑的人都知道,焦屑确实要泡得稠嘟嘟、厚敦敦,筷子挑起成团,挖出成块才好吃。吃泡焦屑不必要下饭菜,因为焦屑炒过,浓浓的焦麦香味就足以吊起你的胃口。海边农家饭桌上摆一碗家常炖黄花儿(盐渍苜蓿)或一碟油炒咸菜、蟹渣作为佐餐,吃泡焦屑一般不动这些小菜。
时至今日,广大农村富裕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副食品极大地丰富起来。但到每年夏季,不少人家仍不忘炒新麦、磨焦屑,因为他们觉得这香喷喷的焦屑食用起来既方便又可口,是居家过日子的必备食品,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还是一种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研究如东长寿之奥秘的人,也把吃焦麦屑、玉米糁儿等食品作为重要因素之一述及。有人在外地打工或孩子在城里上学,别的食品不便带,装一瓶焦屑带上,饿了时就可用开水泡了充饥,并不亚于营养麦片。此时你如果来到乡间,便可闻到从农家厨房、磨坊里飘出的阵阵焦麦香味。浓浓的焦香味道夹杂着下插返青的秧苗幽幽的清甜气息,飘浮在田野、村落的空气里,嗅一嗅,郁郁的,绵绵的,令人陶醉,使人流连。
舌尖上的如东美食-焦屑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